太清宫门票成人票
当天18:00:00前下单
产品详情

太清宫介绍
道观地址:太清宫,位于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是道家创始人老子的诞生地
始建时间:太清宫的前身是东汉延熹八年(西元165年)创建的老子庙
翻修经历:唐高祖李渊将其定为太庙,建起宫阙殿宇;唐玄宗开元三十年(742年)正式改称“太清宫”。自靖康之乱后,太清宫屡遭破坏,后又数度廛修。现存建筑为明清时期所建。
历史影响:鹿邑县是道教鼻祖老子出生弘道之地,太清宫是世界第一座正史记载官方修建祀老尊道的宫庙,为道教各大宗派共尊的宗主祖庭。
国家认可:1986年太清宫被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国家AAAA级景区。
宫观规模:目前,太清宫核心的占地1500亩
宫观人员:太清宫目前常驻,高功道长为20位。
宫观门派:全真。
擅长祈福:太清宫擅长阳事祈福
藏典文物
唐道德经注碑碑亭,“唐开元神武皇帝道德经注碑”,碑文是唐玄宗对道德经的释文,为文物之珍品。该碑位于太极殿前神道东侧,立于唐天宝元年,即742年,碑高3.7米,宽1.2米,厚0.36米,碑首为半圆型,首身一石,碑身四面刻字,正反两面为正文,每面22行,满行51字,隶书字体,左右两侧为文人题咏。碑文内容为唐玄宗李隆基对《道德经》的释文。
一、这通碑是现存碑刻中最早的。从东汉桓帝时大臣边韶来拜谒老子立碑时算起,太清宫历史上有许多碑刻,因为年代的久远以及兵燹匪患等原因,绝大部分碑刻都毁掉了,只有极少数的碑刻留存了下来。这块碑刻是留下来的近20通碑刻中立碑年代最早的,太极殿前墙上的碑刻是元代的,神道东西两侧的碑刻为金代,清代的,而这块碑是唐玄宗时期的,距今已近1300年了。
二、这通碑是皇帝对《道德经》的注释文,是后世认识唐玄宗与老子《道德经》,唐朝与老子及道教关系的好教材。在中国历史上,皇帝注释《道德经》者有宋徽宗、明太祖、清世祖等几位,但以立碑和亲笔注释两种形式注解《道德经》的只有唐玄宗一人。
这通唐碑历经1300年的风风雨雨,风雨剥蚀严重,碑文已有一半模糊而不可辨认了。即便如此,仍是文物中之珍品,即便从纯书法的角度讲,正文的隶书字体,也有极高的书法价值。
【金“续修太清宫碑记”碑】
该碑立于金朝明昌二年,即公元1191年。中,是由前州学正胡筠撰文,陈知常书丹夏斌、王熙刻石。此碑位于太清宫太极殿前神道西侧,高2.2米,宽1米,厚0.27米,圆首,金续修太清宫记碑首身一石,下为龟蚨,首刻“续修太清宫记”六篆体字,碑文楷书28行,满行70字。全碑约1600余字,详细记载了太清宫的历史兴衰,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碑文的开头“亳之太清宫,即老子旧居也。今之太极殿,即老子降圣之地。殿之南有虚无堂,相传为老子讲经宴息之所。”非常详细地记载了老子故居的规模、太清官名称的变迁,宫内的建筑、树木等,是研究太清宫沿革的最好教材之一。只可惜因露天存放了八百余年,风吹雨淋,一些字迹已需仔细辨认才能看清,碑身也已裂缝。所幸古鹿邑县志对碑文记载清楚。
【清重修碑】
该碑立于清康熙二十四年,即公元1685年,距今已320多年的历史。碑高2米,宽0.78米,厚0.22米,梯形碑首,同西侧碑一样,也是首身一石,下有碑座,为青石刻成。楷书碑文,满行55字。
说的是周道圣等人捐款集资重修清重修太清宫碑记太极殿的事情。碑文内容开头是:“鹿邑东赖乡仙境,名曰太清宫,有太极殿,老子居焉。”说太极殿就是老子故居。这块碑的末尾说,虽经我等尽力修缮,同唐宋之盛隆相比仅存什一于千百也。可见到康熙年间,太清宫的建筑同唐宋时期相比,已大不如以前了。
【太清宫执照碑】
该碑高0.6米,宽0.9米,碑文为楷书,满行13字。
元朝著名道士邱处被元朝皇帝尊称为国师,因为受邱处机地影响,元朝皇帝对汉文化特别是老子的道家思想十分尊崇,作为少数民族地元朝皇帝统一中原不久,就下了两道圣旨对道家思想地发祥地太清宫进行保护。
镶嵌在太极殿正墙西侧的这块石碑是元朝中央政府于元世祖忽必烈中统元年(1260)五月一日颁布的太清宫执照碑。
【太清宫圣旨碑】
镶嵌在东墙上的这块碑是元世祖忽必烈皇帝为保护太清宫颁布的,叫“太清宫圣旨碑”,这块碑高0.6米,宽0.96米,青石刻成,碑文为楷书,满行为12字。忽必烈皇帝的这道圣旨公布于他当皇帝的第二年(中统二年),即1261年,此碑现保存完好。碑文中:“皇帝圣旨,元圣旨碑拓片,再次宣布太清宫属皇家所有……令旨:使臣军马,宫观内不得安下,所有栽种树木,诸人不得采斫,专与皇家告天祝寿……仍仰张拔都儿常切护持太清宫,令住持道众更为精严看诵。”
现存古迹
丹桂古柏
太清宫太极殿前两株古柏,就是有名的丹桂古柏。古县志记载:旧传有八桧,八株相对,每二株共一名,日丹桧,日纽桧……老子所植。二株最靠近太极殿,应为丹桂,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
因为是老子亲手所植,而老子又是李氏唐王朝的祖先,这八棵桧树又生长在李氏唐王朝的祖庭中,历朝历代官僚士绅和文人雅士在游览太清宫后,留下的诗词赋章中,对这八棵桧树多有记述。唐玄宗时毫州太守以桧树的叶制成片到京城进献。
【铁柱】
铁柱,群众俗称为赶山鞭。鹿邑县有两根这样的铁柱,一根在太清宫, 还有一根在另一座纪念老子的遗迹老君台上。铁柱高八尺,围尺有八寸,旧志谓为唐时旧物。”经测量,铁柱地上高度为4.3尺,周围0.8尺,与古县志记载完全一致。周天子就特旨恩准,在朝堂内树个铁柱子,让老子倚在上面写字。这样既减轻了老子记述的劳累,又表示了对史官的尊重。
天子上朝议事,老子倚柱记录,铁柱成了老子专用之物。当然,这里面大约也含有苍天厚土,定于一柱之意。所以后人就称担任守藏室史官的老子为柱下史官。鹿邑太清宫有铁柱,老君台有铁柱,国内外凡是供奉老子的宫观都有铁柱。铁柱已成为纪念老子的标志。
【望月井】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风清月圆之时,天上一轮明月正投影于水望月井(拍于上世纪十年代)井中央,正应了“天上月是水中月”的古诗意境。
预订须知
费用包含:太清宫门票成人票X1
说明:明道宫与太清宫均属于老子旅游度假区,但各景点单独收费,敬请知悉。
费用不包含:其他自费项目
使用方法:凭「电子凭证」直接验证使用
使用地址:景区售票处窗口
使用时间07:30~17:00
退改规则:未使用可随时申请退订。*订单不支持部分退。*如需改期,请申请退订后重新预订。
购买必读
费用包含
费用不包含
发票说明


